10月26日,以“大变局:电商社交化与崛起新势力”为主题的人人电商行业数据报告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接下来的电商商机打牢基础。
在会上,通过对人人电商后台数据的分析以及整个行业情况的详解,为品牌、商家、消费者把握新的电商机遇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释放了移动社交电商行业未来发展的几大方向:
一:“以人为中心”的社交电商模式
淘宝、天猫、京东为代表的电商的商业逻辑与线下实体店有相似之处——都是争夺流量。传统流量的分配是由“地段”决定的,传统流量的成本也相当于“地租”。而当传统平台红利渐失、流量成本不断提升之际,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为电商提供了新的切口。社交既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须,也成为拉动信息消费的主要动力,在方便生活的同时刺激消费。
基于移动、社交的特点,电商流量开始走向移动化、碎片化。如何聚合这些碎片化的流量,成为严峻的问题。价格、口碑、产品质量与服务体验成为社交电商消费最为看重的因素。换而言之,在信任分享与好友推荐的基础上具有价格优势与良好体验的商品、服务将受到社交电商消费者的欢迎。于是, “以人为中心”的社交电商被提出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消费用户年轻化社群化、服务个性化、多样化
“报告”显示,在社交电商中80后、90后占据主导,成主要消费人群,占比高达74%以上。他们通过或是微博或是微信这样的巨大社交入口获取信息,满足交互、体验、互动、晒单、分享的需求,受到或是社交分享或是好友推荐这样的关系链影响,形成拼团、砍价、团购的社群消费。
当社交电商消费人群趋于年轻化,他们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人人电商认为,社交电商中的购物行为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行为,更多的是品味与审美的展现,生活状态与社会阶级的象征。商家要做的,除了把关商品、服务质量之外,还要增加“独特性”与“多样性”,未来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的购物诉求会将成为主导。
三: 农村电商将大有可为
近年来,国家屡次出台相关政策,电商扶贫已大规模实行。加之阿里巴巴、京东等传统电商涉足农村电商,开展线上线下的活动,“农村电商”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而不同与传统模式的移动社交电商更多体现的是移动化、社交化、本地化,尽可能地让“人”成为农村电商主体,激发更多人利用社交网络参与买卖、分享、传播本地化产品。
数据显示,2015年农村网民已经达5659万人、2016年有望突破6000万,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3530亿元,同比增长94.3%。在农村网购市场增速超过城市的情况下,人人电商认为未来社交电商的发展空间将有可能在三四线及以下的渠道中。尤其是在城市电商销售额增幅放缓趋势下,农村电商将会成为新的蓝海。
这场“移动+社交+电商”商业变革已经到来,平台化传统电商模式正在被“去中心化”的社交电商模式所影响和颠覆;重新洗牌后将会令农村电商异军突起,成长为行业新势力。此外,现在的农村电商发展也着实令人惊讶,相信未来农村电商必定会有一番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