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加入到新媒体的时候,第一个疑问就是:公众号推送内容我都不想看,别人会看吗?如果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说服自己,再干下去会怀疑人生的!传播学大神麦克卢汉的一句话我一直奉为经典:媒介是人感官的延伸。其实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新媒体或者说公众号只是受众对企业感官的延伸。
很多人把新媒体当做了新世界,把公众号当做了阿拉丁神灯,其实新媒体不是万能的。而小米和杜蕾斯作为营销界的经典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以至于我的老板一来就和我说:你学学人家小米,你看看杜蕾斯,你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社会化营销的,学着点!其实新媒体只是社会化营销的渠道,只是企业的触角,主要看企业的气质,小米和杜蕾斯,新媒体只是我们接触他们的渠道。真正强大的根源来自于他们的本体。小米的粉丝经济烙印,杜蕾斯身上的性标签。
相信很多时候很多传统企业去做企业公众号的时候,只想过我要告诉用户什么?我要每天把我的好全部推送到你那里。企业就像青春期孩子的妈妈,一个劲的和孩子说这是为你好,但是却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用户需要什么,没有好好想过!
之前接触过一个商业地产的案子,每天客户的要求就是高大上+logo大一点+少年,要追这个热点+粉丝要涨啊。从来没有深入分析过用户,没有在意过这热点我的目标用户关系吗?也没有在意过涨起来的粉丝是不是我的目标受众呢?
还谈小米吧!小米最开始的用户定位是发烧友,每一篇稿子、每一次活动都不是那么简单。把准目标用户的脉搏才是最重要的呀!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吸引用户的不是你像一个大喇叭一样在那里叫唤,而是你提供的服务。我不在意你给我发什么内容,我关注你公众号是要获得服务的。KTV的公众号关注后可以在线上买酒水,OK,接受;餐厅的公众号关注后有免费Wi-Fi,OK,接受;银行公众号关注后可以查信用卡账单,OK,接受;
但是你让我关注你之后,只是给我发一些我不需要的,那么谢谢,我们不约。
更多的企业公众号在于服务,挖掘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的需求,挖掘用户的需求,一匹配,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奥义。毕竟这一切的产生都是为了需求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