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们做社区O2O,有天然的优势:一是很多品牌物业从开发商手中直接接管了社区,形成了规模。如万科、保利、恒大等大型房企。二是通过物业管理,拥有社区居民的房产、缴费、消费等“大数据”。
但这种大数据就一定能带来利润吗?华润置地有关人士认为,社区O2O的运作核心在于打造用户体验,搭建生态圈,并最终形成用户黏性,这些都是地产商并不擅长的领域。地产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和抢占了垂直细分市场的电商竞争用户。例如地产商们的普遍做法则是将多种服务整合,但餐饮、打车、洗衣、家政等细分市场已经被电商抢占先机。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认为,社区O2O首先要解决的是用户黏性的问题,业主对于此类模式有新鲜感,但稍纵即逝。要做好O2O的用户粘性,关键要寻找一些配套运营商,如社区金融、社区医疗服务商等,这在前期招商方面有难度,成本也比较高。
其次,要做好社区O2O,需要形成规模化,并对每个社区进行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改造。有调查显示,一个2000多户的小区,建设智慧社区的费用约为1000多万元,其中200万-300万元为设备成本。从用户端来说,研发一款APP及其上线后的宣传和推广营销,都很烧钱。
与此同时,又可以衍生出许多增值服务空间,比如彩生活社区的速递易业务,即在社区安放一排储物柜,用于储存快递的物品,业主和住户凭借短信即可自行提取,从而帮快递公司节省成本。
根本上来说,运作社区O2O需要互联网思维、观念以及文化的转变。“夺回自己的地盘,人才是关键。”严跃进认为,在互联网思维方面地产商无法匹及电商的丰富经验,因此,社区O2O最好引进熟悉互联网和社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