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阅读量仍有“刚需”市场,分析人士预计淘宝卖家不甘放弃利益,会将刷量“攻防战”持续下去
7月24日,微信开始测试公开公众账号阅读数量和点赞功能,并首次公开部分公众账号的新文章阅读量数据,此举引发自媒体界一片哀嚎。很多此前号称每篇图文信息阅读量几万、几十万的公众号,实际展示出来的阅读量只有几千。有人评价说,腾讯此举等于扒光了自媒体的底裤,后者坐着收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可就在微信阅读量和点赞功能刚出来后几天,令人吃惊一幕发生了:很多微信大号的阅读量近日暴涨,点赞也明显多了起来。不过随后立即有媒体披露,这些数据大多是“购买”而来。在淘宝上,一位卖家广告称:“刷1000个微信图文阅读量的价格在10元~15元之间,几秒钟就能完成,刷得多还有一定优惠。”原来,一些公众号运营者为了某些利益,不惜进行造假,并由此产生了一条围绕这些数据的产业链。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7月29日,当记者就“微信公众号推广”向淘宝卖家进行咨询时,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对不起,软件维护,暂停出售。”记者随后又询问了5、6家卖家,回复大都是“不能刷了”。
7月30日,当记者再次寻找淘宝上经营刷量的卖家时,网页却显示“很抱歉,您查看的宝贝不存在,可能已下架或被转移”。当记者以“微信刷阅读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弹出的提示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微信刷阅读量”的相关宝贝。
尽管全网微信阅读数刷量已经陷入瘫痪,关键词和相关店铺也进一步被淘宝屏蔽,不过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众多卖家显然不会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猫捉老鼠”的游戏恐怕还会重复上演。
微信“反刷” 淘宝店停售
“7月29日开始,一个都刷不上去,刚刚试过,刷了之后阅读量没有任何变化。”某淘宝卖家说,“腾讯在反刷,全网都这样,我们在进行技术攻克。”这名卖家告诉记者,过几天可以再来看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多位卖家表示,还搞不懂腾讯的反制机制,但端口已经断开。“如果一篇文章突然间流量过大,腾讯就会把端口屏蔽。”有卖家如是猜测。
近期进入测试阶段的公众账号阅读次数显示和点赞功能,瞬间成为微信营销者的一门“好生意”。在淘宝上以“微信刷阅读量”为关键词搜索,立即跳出上百个卖家。从报价上来看,百次文章阅读从8元、10元到15元不等。
不过,还未等到刷阅读量的生意真正形成气候,就迎来了腾讯的重拳打击。7月29日,在腾讯的全网反刷行动下,淘宝上已经找不到可以成功刷上阅读量的卖家。7月30日,记者发现,“微信刷阅读量”等关键词已被淘宝屏蔽,无法搜索到任何卖家,曾经联系过的淘宝店也已被下架。
7月29日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近期打击违规行为计划措施”称,“近期接到举报,部分公众账号出现了虚假点击和集赞等违规行为,我们非常重视这个情况。”
腾讯此前表示,对于用恶劣手段刷阅读量的行为,微信团队已经制定了严格的防范措施和处罚机制。“刷量”者一经查实,将严格惩罚,不排除微信后台采取封号措施。
腾讯公司云平台部总经理陈磊曾表示,防刷的技术之一是校验码,其二后台会对一些数据进行频次控制,比如一个账号在几秒钟内做很多操作,或者同一个设备号、同一个用户重复访问,这些数据会被判断为无效。
刷量刷粉有“刚需”
据了解,由于微信公众号牵涉到一些广告利益等,公众号的粉丝、微信阅读量就成了重要的数据,一些公众号运营者为了某些利益,不惜进行造假行为,从此产生了一条围绕这些数据的产业链。
根据微信官方最新的消息显示,目前公众号总数量超过580万,日均增长数由去年的8000个上升至1.5万个;微信平台推广功能公测期间已拥有超过8000多个广告主,1000多个流量主,一些微信公号成为炙手可热的广告平台。
此前,“阅读数”和“点赞”功能一经推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粉丝“众多”的知名公众号被发现文章阅读数竟然在两位数,极少超过三位数。关于“自媒体裸泳”的话题讨论渐热。
一位经营着地产微信订阅账号的自媒体人对记者表示,阅读数推出当天脑袋“嗡”的一声,赶快去查自己的文章阅读数显示,发现几篇都过了1000之后才松一口气。“如果以后真有几个、十几个阅读那么可怜,我也要考虑买阅读数买粉了,不然太难看,面子挂不住。”
据了解,目前知名订阅号一篇文章报价多在3000、10000元之间不等;在淘宝平台刷百次阅读区区10元,加上数百个粉丝也不过10几块,纳入运营成本计算还是很划算的。
很多心灵鸡汤、笑话、养生的订阅号必须追求规模效应,因为它们需要按照粉丝数给广告主报价(例如,按1万个粉丝几百元来议价)。另外,微信广点通广告平台的加入门槛是10万粉丝,也是驱使订阅号主动“买粉”的动力。
观察:拟推去媒体化 微信有意“打压”订阅号?
一位知名自媒体人认为,放开阅读数显示,最大的受益者将是一批草根大号,对于原创类、细分垂直行业类自媒体则是利空。“微博为什么会由盛转衰,跟粉丝数、阅读数、转发数这些数据的攀比和造假成风大有关系。”微天下专栏作家信海光建议,微信应该把阅读数的显示设置为可选项。
但分析人士指出,腾讯不会纵容微信平台上产生混乱,将积极采取技术手段解决。
也有人认为,微信公布阅读数的举动,恰恰透露了腾讯“扶植服务号,打压订阅号”的大方向。“服务号可以有更高级接口,实现更多服务。接入微信小店、微信支付,可以实现属于微信自己的商业化道路。订阅号特别是自媒体号显得不受控制,它们完成了早期教育公众的作用,对于微信来讲意义也就没有多大了。”
微信想要去媒体化,回到商业初衷的意图越来越明显。既然不可能一刀切,就制定一些标准,慢慢收紧这个事情。“公布阅读数对于微信是一种进步。”马太效应将很快到来,公众账号的质量会得到准确展现,而投机取巧的最终会被拆穿。(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