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摩拜和ofo的烧钱补贴效果怎么样呢?他们的市场占有率怎么样?所投放的单车有没有物尽其用?用户的忠诚度是否得到了培养?
带着这些疑问,某个工作日下午6点,界面新闻记者来到深圳地铁11号线宝安站D出口蹲守观察。这个地铁口位于深圳市宝安中心区,旁边20米就是宝安体育馆,周边小区是深圳南山区白领上班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
由于地铁出口空地较大,且带有一个约三四十米长的自行车停车棚,这里摆放着密密麻麻约两三百辆共享单车。距离地铁口紧数米的地方,停着七八辆摩的,司机们正在扯着嗓门闲聊。
在这个地铁口,每隔几分钟就有人三三两两从扶手电梯出来,走向最近的那排共享单车。他们通常会摸摸座椅、然后掏出手机滑动屏幕和扫码,骑着某种颜色的共享单车离开。其中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时也有穿着校服、面孔稚嫩的中学生。
记者数了半个车棚发现,在停放在共享单车中,摩拜25辆,小蓝18辆,ofo 11辆,而地铁口出来后选择骑摩拜的人也占了大约一半。
但是,比起地铁口几百两单车的密密匝匝,每次从地铁走出来去骑车的人显得寥寥无几,大部分共享单车还是无人问津,即使这已经是下班高峰期,也是回家的上班族们的用车高峰期。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在对一些共享单车用户的访谈时发现,不是所有用户对摩拜和ofo“充100送110/200”之类的优惠活动都热情高涨。
“其实真没太大吸引,反正免费骑行的优惠活动那么多,而且本来价格就这么便宜,充30都能用很久了,干嘛充100呢?”张林(化名)是深圳科技园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活动策划,由于家里离公司只有2公里,他每天骑车上下班,目前摩拜里程已经有334公里。而选择骑摩拜的原因,则是“摩拜先出现,所以先注册摩拜,懒得换了”。
对此,深圳女白领秦莉(化名)深有同感:“我身边很多用共享单车的朋友最多也是充小金额,因为充太多的话,骑不完这些钱啊。”秦莉三个月前给自己的ofo App充了50块钱,“骑到现在都没骑完。”秦莉选择骑ofo则主要是因为轻便,“适合女孩子。”
前一段时间的铺量投放已初见成效:它们至少已经收获了一批各自站队的用户。
实际上,摩拜和ofo“充100送110/200”之类的优惠手段也不单纯是补贴烧钱,其实还可以锁定用户黏性,抵御新加入的竞争者,增加他们获取新用户的难度。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充值是不可退的,用户一时半会也消费不完,这些都可以成为运营方的现金流,而现金流又可以投入到新车的生产之中。
但由于投放地点和数量如何分配还在摸索期,共享单车们并没有获得最好的使用效率,由于数量过多造成浪费的情况已经在某些地区出现。其次,用户似乎对共享单车们的补贴并不那么热情。
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于摩拜和ofo来说,烧钱是绕不过去的坎。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创业发展如火如荼,烧钱抢占用户和市场已经成为了很多互联网企业干掉对手的标配手段。
滴滴和Uber在不久的过去就是类似的经典案例。虽然二者在产品设计上有差别,品牌形象和市场营销在调性上也完全不同,但这些产品上的差异化并没能对用户造成太大的吸引力,这场战斗最后还是成为了一个烧钱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