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争成为全球高科技超级大国的努力居然以蒂姆•伯恩斯(Tim Byrnes,下图)为标志性人物,让人有些意外。别的不说,他是澳大利亚人。然而,这位原本在纽约从事研究岗位的39岁量子物理学家调职到上海的决定,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为扭转世界秩序下了多大功夫。
伯恩斯表示:“中国的量子物理学非常强。那里的一流团队放到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最好的……他们在做一些非常棒的事情。”
伯恩斯正致力于开发新的技术,他希望这些技术最终会帮助捧住该领域的“圣杯”:量子计算机。他在上海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Shanghai)担任物理学助理教授,这是中国在全球引进1万名顶级人才计划的结果。引进人才是中国打造科技实力的更宏大战略的一部分,此外中国还通过一项名为《中国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的计划来重构其产业政策。数十亿美元投入到研究和海外资产收购上,这让全球竞争对手感到紧张。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仅在过去两年里,中国就宣布了价值逾1100亿美元的技术并购交易——由于中国政府在某些交易中的角色,一些人由此担心他们国家的安全问题。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会长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在今年1月向美国国会表示,《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激进战略,包括一系列操纵市场的举措,肆意窃取美国技术,以及通过胁迫手段使所有者出让这些技术”。
中国当年出台了追赶美国和俄罗斯的陆军和海军现代化政策,政府支持的科技项目脱胎于此,如今它们倾向民用方面,以努力让中国处于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前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制定了这些支出的目标,并将科技称为“经济的主战场”。本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这些优先发展目标。
这项计划如果获得成功,可能标志着一项重大转变,让中国从一个以制造山寨产品而闻名的经济体转变为一个引领全球步伐的经济体。中国如今峥嵘初现。中国科技三巨头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与腾讯(Tencent)被合称为“BAT”(中国这三家大型互联网集团名称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BAT,在英文中是“蝙蝠”的意思,译者注),它们强化了学自谷歌(Google)、eBay和Facebook的模式,但它们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国家冠军企业的目标代表了大得多的一步。柏林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去年将《中国制造2025》计划描述为“一项综合政治计划的基石”,并补充称,“从长期来看,中国希望控制全球供应链和生产网络中最赚钱的环节”。
习近平做出上述呼吁表明他认识到,科技竞争力与经济实力和主权实力一样,是任何一个现代超级大国赖以支撑其地位的三大支柱之一。让这一任务变得更为艰巨的是,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人们担忧,被大肆吹捧的从投资主导型经济转向消费主导型经济的再平衡举措未能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