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因为看好Paytm在印度的发展势头,蚂蚁金服先后两次投资Paytm,融资金额过亿。到2015年9月,Paytm从中国市场的战略投资额达到6.8亿美元。2017年3月的投资完成后,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在Paytm的占股从40% 增加到了62%。
据印度媒体Financial daily最新的消息,阿里巴巴让赛富的高管Ravi Adusumalli和四名阿里巴巴高管加入Paytm公司董事会。
据印度媒体报道,在印度国内市场,阿里巴巴的不断注资引起了本土的批判和不满,称不断融资让Paytm创始团队失去了对公司的控股权。在2016年年底,Vijay 坚称这个平台是迈向全球的好机会,“跟马鲁蒂汽车一样是印度的象征”。
在Vijay看来,印度的市场现在还是非常的开放的,无论是对于海外资金,还是本土的印度资金,应该在印度受到平等的待遇。
蚂蚁金服确实给Paytm带来了许多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上的支持,Vijay评价,“和蚂蚁金服的合作就像是上了一个MBA的课程。”
Paytm在和蚂蚁合作之前,创始人ViJay找来,希望学习蚂蚁的、“被证明成功了的模式”,从支付到理财、到银行到保险,信用。这也印证了,普惠金融实践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以风控为例,从2015年8月开始,蚂蚁国际风控团队就频繁飞到德里,和Paytm的同学一起深入交流。
蚂蚁金服国际事务资深总监潘龘回忆,“2015年的时候,第一次和Paytm见面的时候,当时从酒店叫了车给送过去,门牌号都找不到,他们用英语和印度当地一个语言写的门牌号给了那个司机,都找不到,给开到了贫民区里去,当时我才发现原来这才是真实的印度。”
蚂蚁金服通过技术输出、给Paytm带去了一些最新的理念和技术架构。蚂蚁金服发现,2015年前后,Paytm发展出现瓶颈的原因在于技术上的薄弱。Paytm的应用架构、扩展性和稳定性都很脆弱,由于缺乏技术积累,产品和功能升级往往容易遇到瓶颈。
比如Paytm曾专门为鼓励用户之间的转账功能设立过奖励金。随即就有人琢磨出一个捞偏门的办法:双方不断注册不同的手机号码,相互赚钱,甚至一个人同时用好几个账户,以套取数笔奖励金。
为此Paytm一度关闭用户之间转账的功能。此外,Paytm也没法支撑像双十一这样的商业大促,因为承受不起猛然激增的交易峰值。这样的情况,后面想发展其他业务场景,很难。
刚开始,Paytm的风控团队一共不到十个人,这个小团队既要做风险分析,还要做政策分析和策略等。难以想象,在当时,Paytm的风控团队竟然是完全人工操作的。
每天一早,他们会收到数据挖掘团队的邮件,邮件名单里列出的是用户的可疑操作。他们就通过最传统的电话沟通方式一一排查。2015年合作时,Paytm已经有2000多万用户,很难想象Paytm还在用这种传统的作坊式操作。
双方需要磨合到多细的程度?
蚂蚁国际事业部资深专家吴晖向界面新闻记者回忆起一个例子:Paytm的公司项目经验非常不足。“有一次,当确定项目正式开始后,我提出我们双方需要确定一个项目经理。他们CEO说,他们公司从来都没有项目经理。我说这个项目复杂,项目经理很关键,他们CEO看来会议中的Paytm人员,指着一个Paytm员工,说‘你就是项目经理了’。”
Paytm还不习惯做资料存档,很多产品需求,往往就是一句口头描述,或者一封email。时间长了,需求很多,整个产品需求就没法系统性地说清楚了。蚂蚁团队只好从最基础的产品经历描述产品文档格式开始,手把手教他们的产品经理,怎么做资料存档。
蚂蚁金服带给Paytm风控团队的,一个是提供咨询服务,一个是做给他们做产品技术分享。比如说,Paytm的作弊风险率一度很高,风险政策同事和蚂蚁自己的反作弊团队、模型团队和算法团队的同学一起,对他们现有的算法和规则做了优化建议,Paytm采纳并应用后,效果非常明显。
两年多下来,双方已经逐渐配合默契。当用户量和交易量不断呈现数量级式的增长时,从百万级到千万级、甚至到亿级,既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又要实现风险控制和功能的平稳迭代——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蚂蚁金服输出经验技术之后,Paytm做到了,不仅业务发展一日千里,系统更是经历了无数次迭代和优化,印度同事比喻这个过程“就是开着飞机换引擎”。
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Vijay认为,Paytm向支付宝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东西是理念。“在理财产品里面,我们会看得到蚂蚁金服是如何去服务更多的人。现在Paytm主要做线下,支付宝也是以线下为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