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在说映客全是网红的朋友,估计是最近很久没上映客了。
我们应该注意到映客的两个变化,首先是映客从今年开始,开始发力短视频和手游,2017年3月,映客CEO奉佑生投入了50,60个人,开始发力短视频,而在去年9月份,映客就已经上线了短视频功能,考虑到今年开年,陌陌也宣布自己转型短视频社交,并且铺天盖地的打广告,大家判定应该一致——短视频社交在今年应该会大爆发。
关于游戏这块,其实也是一个风口,《王者荣耀》的日活已经超过5000万,很有可能到今年年底会超过8000万或者1亿,手游直播依然存在机会,今年3月份接受腾讯财经采访时,奉佑生表示,今年要投入上亿资源去做手游直播,“原因在于手游活跃用户量巨大,游戏是更好内容的展现形式。”
应该缺的是什么?老实说,映客在C端有非常强的渗透率和口碑,但映客的短板在于对于B端突破的能力不足,去年推出的营销套餐,并没有改变映客的收入结构和模式,选择宣亚,可以直接将宣亚成熟的客户资源、传播体系以及一整套整合营销的流程直接接入过来。
奉佑生曾表示:“直播平台免费观看并根据打赏的模式其实是一个初级形态,现在的电视广告市场份额有1000多亿,但映客直播的广告才刚刚开始,换句话说,直播是可以承载广告、电视、会员付费和增值服务等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而广告是最直接的变现模式。
在博鳌论坛上,奉佑生解释的很清楚,现在映客维持比较高的品牌调性,就是为了以后品牌广告做准备的,也就是基于探索网红的生态链条的广告价值。
说白了,以后映客要卖广告了。
深层次的原因,光靠C端的商业模式远远不够,一般10%有付费意愿,用户付费15%~20%是极限,天花板很低,但B端不一样,B端有预算,肯花钱,更别说像车企这种土豪领域了,对于映客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基于直播的营销/广告公司了,模式无非是代理/签约一些网红,然后对接客户资源,在映客,一直播,花椒这些平台上做直播,植入厂商的内容,这个商业模式中,营销公司能赚到钱,网红能赚到钱,唯独平台赚不到钱。
这非常类似早年微博的故事:微博上的各个利益方都赚钱,唯独微博不赚钱,平台KOL一年的收入,比整个微博平台加起来都多,时间已经到了2017年,显然映客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所以比起卖身的故事,我更青睐这个版本,至于接下来映客发展的怎么样,就要看奉老板辗转腾挪的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