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力资源服务都是个典型的“外冷内热”行业,尽管几乎所有成人都会接触到,但行业里的血雨腥风只有从业者自己感受得到。有关专家表示,预计“十三五”末,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
这是个好消息,巨大的市场容量空间就是机会窗口。也是个坏消息,让行业里挤满了人,既有甲骨文、美世、中智、北京外企这样的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也有前程无忧、拉勾这样的互联网新锐,还有2号人事部、儒思HR这样的创业平台。而且就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人才争夺战中,人力资源行业面临了许多新问题,也催生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谁才能啃下这块大蛋糕?
虽是旧市场,却遇到了新情况
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存量市场被 瓜分 ,增量 市场等待挖掘
尽管每天都有新公司产生,但整体而言第一梯队的服务商占据了大头,尤其是中大型企业客户的人力资源相关项目都被基本固定的供应商瓜分,无论是新进入者还是现有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妄图突破,都得将希望寄托在增量市场上。这部分客户多是已被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影响的中小企业客户,他们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成本和效益又有着较大的预期,整体数量也不可小觑,而且人力资源相关的服务正在被各种细分,这些需求不止于招聘,存在着巨大的待挖掘空间;只是等待新的动能激发。
2 、 人变得越来越“贵”
毫无疑问,人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如今商品经济已转变为人才经济,这不仅表现在人力工资薪酬成本的增加,还表现在软件工具和工作方式上,更表现在面对市场的时间成本上。过去,受限于自身的经济实力、人力资源相关的人员配置,以及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薪资福利管理等制度健全与否等,企业对于人力的考量就一个字:省。使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是1%的大企业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拥护互联网去提升团队竞争力也只是停留在嘴巴上。
而且,国内大部分企业在人力这个环节的成熟度和规范度还较弱,需要投入极重的服务,也徒增了人工服务的成本。所以,利用互联网+来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效率成为必然。
3、 HR 职能有了新变化:从服务功能向管理功能和业务功能转变
传统 HR 职能分为 3 大块: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和业务功能。当下,大部分企业的HR团队,80%的精力都消耗在服务功能上,如简历筛选及面试安排、考勤数据统计等,反而弱化了企业最有价值的管理功能和业务功能。尽管很多管理成熟度较高的大企业把这些服务外包给了传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但这种模式很难大规模复制,中小企业也无法承担。
于是,一些成本低、效率高、且能为 HR 减少服务压力的互联网方式就有了发挥空间,比如减轻找简历、筛简历压力的招聘类网站和SaaS产品,进行职业能力在线培训的HR服务平台等。
4、效能成为HR第一考核指标
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化,HR服务商在人力资源的角色既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更要提高效能,即提升办公效率或精准度、帮助老板提升人力决策,减少投入,实现人力最优化配置。
比如,在招聘上,过去51Job、智联等把原先存在线下的招聘需求和求职需求搬至线上,以解决信息不对称。但这些招聘或求职信息的流动都是单向的,大量时间被浪费在筛选简历上,匹配效率成为HR最大的痛。于是,就出现了拉勾这类把求职和招聘范围缩小至更精确范围内的垂直招聘平台;过去人力资源相关的网络课程分散,内容也良莠不齐,于是网易云课堂、儒思HR将其筛选分类,并强化PGC输出,以保证学员高质量地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HR过去那种以系统工具为主的HR1.0时代已然过去,以员工参与性、赋能化、个性化管理为主的HR2.0时代已经到来。这些都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