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 大会期间,轻芒邀请一些科技圈和媒体行业的相关人士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在线讨论,一起读 Facebook 的文章,发表观点,共同交流。大会落幕后,这些文章被整理到了「Facebook」杂志中,这实际上是轻芒对一个新功能的试水。
上周,我们对轻芒联合创始人范怀宇(前豌豆荚技术负责人之一)进行了一次采访,聊了聊最近的轻芒,和他们在做的一些事。
轻芒的新尝试
「一起读」就是轻芒杂志小程序中正在测试的新功能,用户可以在每篇文章中写下笔记、批注,并分享给好友,一起交流。
一个产品想留住用户有很多方法,最常见的就是在让用户产生联系,也就是做社交。网易蜗牛读书通过领读人来带着普通用户阅读,微信读书让好友间分享读书感受。对阅读产品来说,做社交不是必须,但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轻芒过去给人的印象是个典型的工具型应用。大部分应用做社交,是要沉淀一些关系,把这些关系固定下来。而一起读功能本质上还是一个工具,把正在读的文章分享给好友,然后读完就散,类似临时会话,人在一起读中是临时关系。对于轻芒来说社交只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把阅读体验做好。
但任何内容在用户增长后都面临质量下降的风险,如开放注册后的知乎,大量无意义、抖机灵的问题和回答出现,水分变多,有价值的内容变少。
轻芒正在测试的「一起读」所有人都可以用,但每个人看到的笔记是不一样的。一部分是经过挑选,固定下来的高质量笔记,另一部分是你分享出去,好友留下的笔记。「一起读」更像是个临时会话,用户之间建立的是临时关系,彼此的笔记是隔离的。这些笔记可以看作是文章的一部分,像是旁白、批注。把有价值的内容选出来,围绕文章延展出更多的想法,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
一起读目前只在轻芒杂志小程序中测试。虽然这段时间小程序动作频频,但在功能上还有所局限。微信实际上已经有订阅号作为阅读工具,小程序适不适合做阅读平台,还是个未知数。
范怀宇认为,「小程序是优化效率的工具,公众号的确是很好的阅读平台,但也有局限。比如读者之间无法讨论,不能在文章中做笔记、批注,这些小程序能做。小程序实际上可以延展公众号的能力。」
公众号已经是比较完善的阅读平台,而小程序才刚刚起步。目前来说,在公众号文章中嵌入小程序是最有利于两者发展的形式。
「用户从应用中分享内容,没有装应用的人需要点击链接进浏览器,整个体验是割裂的。而利用小程序直接分享给微信好友,这个过程很连贯,能提高阅读体验。」
用小程序代替一些应用,在微信生态中完成所有事情,这正是小程序的使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