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百货公司的业绩是美国零售百货行业整体走低的一个缩影。据彭博报道,2017年美国实体零售店铺关闭速度已经超过了2008年同期,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危机”,而究竟有多少企业能挺过来,还是个未知数。
虽然从业绩上看,零售百货业已经经历了一年多的下跌,但这很可能只是个开始,未来要痛苦得多。根据彭博的报道,在未来几年内,美国超过10%、即接近10亿平方英尺的零售面积可能需要关闭,转换为其他用途,或者调低租金。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零售百货业如今的现状呢?总结一下,大概有两个原因:1. 经济形势一般;2. 电商对实体零售冲击巨大和实体百货自身问题。
全球经济的原因在这不再过多的赘述,比较宏观,也比较专业,就直接引用LVMH掌门人Bernard Arnault的观点:全球经济处于一个很危险的边缘,利率基本为零,大量热钱流向市场,股价过高,货币汇率极其不稳定,如果在未来发生一次经济危机,一点也不意外。而在这种状况下,未来十年全球零售环境很可能会继续恶化。
我们着重来说说电商的问题。马云爸爸一直强调,虚拟经济并未造成实体经济的“死亡”。但其实,电商确实对于传统的零售百货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不能免责,但也不用负全责。
以美国举例,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商,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实体零售的运营利润。有分析师预计,亚马逊的服装销售将迎来爆点,今年亚马逊将超越梅西百货,成为美国最大的服装销售商。目前,亚马逊的服装销售达到163亿美元,比三家百货的营收总和还多。
互联网的出现确实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把时间和钱放在休闲娱乐上,看看电影,玩玩游戏,吃吃饭而不是逛街买衣服。在亚马逊这类电商渠道完全可以又好又快地买到想要的东西,何必浪费时间去专门逛街。
电商渗透率不断上升,一点一点蚕食着线下实体店的客流。在被给予厚望的假日季、返校季,美国这些大型百货和快时尚的实体门店,客流都没什么起色。
除了客流外,电商还在蚕食线下实体店的利润。根据RET睿意德的计算,美国电商以每年15%的增速增长,但是社会总零售额的增长仅为2%-3%。中国的电商增速在25%,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的增速为10%左右,差额巨大。
电商对实体零售百货的成本影响很大。根据计算,在美国,电商渗透率每增加1%,服装专卖店营运利润率下降600个基点。为了与线上竞争,不少实体零售店打价格战、大幅度调整产品,不仅削弱了盈利,还把更多的成本压在了“实体零售”上,模式太重。
业内高呼要实体零售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电商,但实际情况是,有些集团是有心无力,渠道转型成本太高,并不是关几家店面节约点租金就能解决的。
目前,美国的这些百货公司也都在自救,从成本、渠道和店铺形态上,进行改变。成本无非是裁员、关店,Macys百货今年年初就宣布裁员10000人,关店63家。财报发出后业内预计,Macys或可能再关100家门店,拯救生意,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转型。
在渠道方面,老生常谈,各大百货开始发展线上业务,使消费者能利用所有渠道随时随地购物。在梅西百货CFO Karen Hoguet看来,成为未来全渠道零售模式的领导者,平衡线上线下发展是其未来的方向。
在店铺形态上,几家百货可能会有所调整。此前,36氪曾经写过,专门卖打折产品的T.J.Maxx,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该公司同店销售保持了32个季度的增长。打折店成了百货业一个眼红的目标。
Macys计划复制T.J.Maxx的“神话”,在美国推出更多地折扣商品店。并且升级改造一些已有的店铺,将商品,便捷,服务,提供食品和饮料等传统零售商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线上购物无法复制的独特体验。而Kohls则打算把店铺的规模变小,削减成本和精简的库存,并与继续与一些知名的服装品牌进行合作,吸引千禧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