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生鲜电商是一门烧钱的生意,即使是目前已经做出规模,熬过寒冬,逃过“死亡名单”的生鲜电商,也没有一家实现规模化盈利,仅每日优鲜和U掌柜实现了部分盈利,而眼下,为了搏出一个未来,生鲜电商们又花重金布局前置仓和极速送达业务。不管这一轮尝试结果如何,前期的投入就是不小的负担。
在电商的历史上,价格战三个字是许多业内人士的心头之痛,尽管平均履单成本本来就高于其他品类的电商,生鲜电商依然不可避免地要打价格战。在如今的生鲜电商战场上,不仅有众多垂直生鲜电商厮杀,阿里、京东、苏宁等综合型电商也早已涉足。巨头的卷入,让垂直生鲜电商的生存环境愈发险恶,被迫陷入到价格战的旋涡。
“在车厘子仅仅从智利空运的时候,市场拿货价是60元一斤,但天猫超市几个仓都是 39元包邮。我算过,它一单要净亏40块,还不算损耗,卖了20多万单,一个单品一个月就净亏1000万元。”知名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当时天猫超市以负毛利的方式抢占市场,让中小型生鲜电商的生存难度更大了。
巨头发起价格战,垂直生鲜电商如何躲过?答案是:躲不过。实际上,一旦被互联网巨头瞄上,生鲜电商这门生意就在某种程度上就注定要成为巨头的游戏了——毕竟要比如何“烧钱”,还得巨头出马,而要想不被巨头所绞杀,生鲜电商就必须抱上巨头的“大腿”。
虽然表面看起来是天猫超市在打价格战,但实际上,天猫超市生鲜区的实际运营者是易果生鲜。早在2013年,易果生鲜就获得了来自阿里的第一笔融资,并成为其在生鲜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易果生鲜此后的几轮融资中,阿里也继续跟进,还拉来苏宁一起入伙。如今的易果生鲜,背靠阿里、苏宁两棵大树,除了获得充足的资金之外,两巨头的供应链与物流体系也让其底气十足。
再看易果生鲜的对手天天果园,则早早就抱上了京东的大腿。2015年5月,天天果园完成了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而本轮融资由京东领投,除了获得京东数千万美元的真金白银之外,天天果园还可以充分使用京东引以为豪的物流体系。2016年,天天果园在业务和物流方面与京东的合作更加深入。在10个自建物流的城市以外,天天果园在其他城市的物流体系首先交给京东做,而京东在冷链物流方面也给天天果园提供了硬件以及软件上的帮助。
首创前置仓+2小时送达模式的每日优鲜,其背后的“金主”也来头不小。
今年1月,每日优鲜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联想创投和浙商创投旗下管理基金领投,腾讯、韩国KTB、远翼、华创资本跟投。值得注意的是,在从2015年5月起的每日优鲜A轮、B+轮和今年1月的C轮融资中,都有腾讯的身影。相比于阿里、苏宁、京东,腾讯虽无法在供应链与物流体系上为每日优鲜提供帮助,但连投三轮,已让每日优鲜打上了明确的“腾讯系”烙印,况且其在众多生鲜电商中已率先实现了区域性盈利。因此,每日优鲜在未来与其他有巨头撑腰的竞争对手比拼时,也不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