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看,银行系电商平台不论在上线时间上还是整体发展规模上,与传统电商相比都属于“弱势”。就银行系电商内部来说,虽然平台势力众多,但各个平台的发展却有天壤之别。从2012年至今,这些电商中,有的已经销声匿迹,只有少数如工行“融e购”还在与传统电商一较高下,据工行资料显示,融e购平台2014年1月上线,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平台交易额就达到1000亿元,位列全国十大电商前列。要知道,京东实现这一数字,用了整整7年时间。
那么,银行系电商们想要在双十一全民购物大狂欢中具备更大的竞争力,还需依靠银行的强大品牌背书,踏踏实实做好自己。
第一,从品牌端建立银行系金融属性优势
上面说道,银行系电商最终带动的是金融效益。银行系拥有得天独厚的传统金融优势,资金成本低,用户基数大,合作商户和品牌众多,不仅可以自己做好支付环节,还能够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和优惠的附加金融服务。比如,基于用户行内积分的兑换消费、基于信用卡使用的消费贷款、针对汽车买家销售车辆保险等等。
银行系电商甚至可以直接针对购车和购房者提供金融服务或信用贷款,这是传统电商不可触碰之地,是银行系电商的绝对优势领域。
银行系电商需要为自身梳理出更加明确和清晰的品牌定位,对于银行为什么要做电商这件事,给予消费者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如工商银行“融e购”定位于工商银行服务的“价值输出中心”,平台作为一个服务集合的出口,将互联网思维以及技术手段与工商银行的金融优势、客户优势、科技优势相融合,从以往单维度的金融服务向“金融+销售”、“金融+消费”立体化综合服务延伸,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基于这一定位,融e购设立“积分乐园”和“大牌00期”两个特色品牌区,不同于普通的分会场,融e购期望通过特色品牌区赋予主品牌更多银行属性内涵。今年双十一,这两个品牌区更是作为前锋,从10月31日起率先启动整个商城的预热节奏。
第二,消费金融是银行系电商发挥优势兵力的主战场。如今电商节点,已经从产品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其中最有效的就是配套金融服务,如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随着社会主力消费人群的年轻化,以及整体消费结构的改变、消费观念的提升,“寅吃卯粮”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
银行系电商平台显然不会无视这些,并回报以行动。以今年双十一为例,工行“融e购”平台在上文提到的分期特色品牌区“大牌00期”中,依托自身银行业属性的优势,在消费金融领域发力,分两个阶段为分期用户提供优惠,在精选商品免利息、免手续费的前提下,返现、返券、满减等传统电商玩法一应俱全,将自身优势充分放大。
第三,线下网点是银行系电商发展的落地根基,也是银行系电商有别于其他纯线上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庞大的网点数量以及海量的信息数据一直被认为是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优势,同时各行内渠道和媒介资源,对银行系电商在品牌端建立了良好的推广环境。
第四,银行系电商需要将其金融理财服务的优势最大化,以己之上比人之下。事实上,不少银行的网上商城内都设有“金融馆”或“金融超市”,并下设基金、理财产品、贵金属、保险、外汇等多个与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的子栏目。工行今年双十一更是推出了“融e购天下,品质狂欢节”专属理财产品,通过限量、短期高回报等方式,将纯金融产品首次推上双十一大舞台,同时回避了与传统电商相比的较低频次的消费特点,通过高客单拉动交易,成绩令人期待。
第五,充分挖掘高客单、低频次的大额商品消费契机。如今,在淘宝卖车已经不足为奇,而在电商卖房,仍然是银行系电商的优势。大规模的存量市场,加上银行业与生俱来的信贷产品优势,使得车、房等大额交易成为银行系电商平台的“爆款产品”,像工商银行这样较大的平台,更是与万科、碧桂园、绿城、世茂等近百家品牌房企建立合作,覆盖全国33个省市近两百城市一千余楼盘,能够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第六,活跃为主、带动拉新。银行系电商依靠线下各分行、网点的支持,能够保证用户基量,平台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将行内用户拉至线上,通过提升服务体验,激活线下会员线上消费。各大银行都具备完善的用户积分体系,就是基于对用户活跃度的拉动。积分的本质是对会员的认定,经营积分的根本目的在于回馈会员、提升黏性,通过积分维系已有用户、特别是中高端用户,提升其服务感知,提升在线时间和访问频次、购买频次,从而为自身持续贡献商业价值。
这需要优化银行业目前的用户福利和反馈机制。常见的会员积分反馈一个是积分商场,另一个是积分抵现。如“融e购”一方面主推积分特色品牌区内,另一方面,在全场积分适用活动的前提下,更史无前例地推出积分不限价格全额抵现的活动,打破了传统银行积分使用设限的门槛。通过提供附加的金融服务,银行、商家、消费优者的关系将愈发紧密,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电商商家和消费者使用银行的金融服务越频繁,银行系电商竞争优势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