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3-5552

在今日头条的互联网资讯市场,别忘了回到用户和产品本身

 
2017-03-20 16:35:20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用一句话总结2016年的互联网资讯市场就是:家家都是今日头条。

\

现在随便打开一个新闻资讯App,「个性化推荐」和「猜你喜欢」这样的栏目是少不了的,要是在两年前,这样的场景并不多见,但如今,这种个性推荐的功能配置已经成为常态。

当只有一个人做这件事的时候可能只是在探索,当所有人都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那可能就意味着一个新的竞争时代的来临。

而现在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种现象已经发展到了令人焦灼的阶段,朋友圈,各种头条号,媒体App,订阅器......碎片信息和机器算法已经试图完全接管我们的生活。

仔细想想,你有多久没有再阅读完整的一篇长文章或者一本书了?

本文会避开宏大的视角来看碎片化信息的焦虑,重新回归到用户和产品上浅析此事,因为除了今日头条和带有它基因的子子孙孙们,这个战场仍然生存着几位风格迥异的战士。

一、算法虽好,但也需要「调教」

按照互联网上半场下半场的一些概念来看,上半场我们担心的是信息爆炸,信息过载,到了下半场,过载的现象仍然存在,但让我们更焦虑的是信息过滤失败。

通俗点讲,就是我看不到我想要的。

2016年的明星产品「今日头条」就是「算法流派」的领先者。他们家的CEO当然有资格说「当腾讯员工没意思」。

根据TrustData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今日头条平均用户每日打开时长为41.8分钟,而网易新闻和凤凰新闻分别是26.1分钟和24.7分钟,腾讯新闻仅为19.8分钟,不到今日头条的一半。2016年8月,今日头条的平均用户每日打开时长已经超过70分钟。

用户的打开时长越长,意味着头条给用户的信息更精准更对胃口更有黏性,用户一用就「上瘾」。可以说是真正解决了「给用户他们想要的信息」。

可为什么所有提到的今日头条的文章里面,评论都是一片「头条垃圾」、「头条滚粗」呢?要我说,那是你们不会「调教」啊。

算法虽好,但也需要「调教」。

一开始用今日头条,我是拒绝的,毕竟初始Feed流给我推送了一条「老母猪生殖指南」我是近乎绝望的。后来经过媒体朋友的指点,我总结了一种「调教」Feed流的方法:

把你关注的优质公众号在今日头条内搜索出对应的头条号并关注

搜索你感兴趣领域优秀的垂直媒体的头条号并关注

搜出你最喜欢的文章在头条上的镜像,模拟阅读行为(慢慢滑动屏幕到文章底部),注意不要一下子拉到评论区噢,因为这样你骗不了机器。

最后,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经常性地使用平台提供的过滤功能,结果就是刷的根本停不下来,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可以保证信息密度和信息质量兼得。

可惜,用户并没有义务去承担产品的「调教成本」,引发「技术是否也要承受价值观」的争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即刻成为信息过滤战场上的小清新选手

在所谓的互联网下半场里,有一款叫做即刻的产品以不同于「算法流派」的姿势出现了,并且还取得了相当数量的死忠粉,在夸它还没有成为政治正确之前,我想我们可以来说说它。

至少在当下,它已经成为我解决信息过滤问题的重要工具,问过一些朋友,即刻甚至成为了他们手机上使用频次仅次于微信的产品。2015年8月即刻发布2.0版本的时候在市场上还没有太大的动静,后来不知为何就突然成了许多产品经理口中的「2016年最佳应用」。

即刻能够能让用户爱不释手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粒度极小的内容作为主题,另一个是非常有趣的主题设计,主题设计的风格上有点类似好奇心日报,但后者的内容粒度又太大。最为奇妙的是,配合上系统的Push功能,你能体会到意想不到的「个性化推荐」。

一开始,我用它来看「网易每日最火新闻」这样的实时性话题,后来我把「阑夕又有新的女演员点评」这样的兴趣类和「腾讯棱镜深度财经报道」这样的深度新闻类收入订阅列表中,PMCAFF也入驻了这个平台,根据内部人员透露,除了常规的爬虫抓取和规则过滤,团队还有人工编辑审核,主要是为了防止单个主题的Push消息过多而骚扰到用户。

当然,这产品也有毛病。

1、使用门槛不低,用户需要主动订阅,不像今日头条那样有一个初始的信息流,用户有几率看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即刻上,没什么耐心的用户很容易流失。

2、虽然产品本身有分类查找、排行榜、猜你喜欢(每次随机推荐3个主题,目前来看可能因为体量太小,并没有加上足够智能的算法推荐),但用户还是难以靠纯搜索找到自己想要的主题。就PMCAFF的入驻体验来看,一个新主题在7天、30天、90天榜单上存活一段时间后,其订阅数很难有大的增长,新的用户也很难发现这样的主题。

为了让能产品中充分展现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即刻搞了一个看上去似乎一劳永逸的方案:用户可以自行创建「提醒」,一个提醒可以同时包含20个「追踪对象」,追踪对象可以由「公众号文章更新」、「RSS订阅源有更新」等14种追踪机器人组成。

3、在竞争激烈的领域目前都靠口碑传播,很难有大的用户增长,最近一次上App Store总榜是2017年的2月24日的1328位。

同样想把每一个用户变成「编辑」的资讯聚合产品还有知乎旗下的「读读日报」,可惜这是一条比较尴尬的产品线,首先它没有像即刻那样的明确主题分类,都是有着乱七八糟名字的主题;另外它也不自动抓取信息,所以有不少编辑弃更之后主题也就废了。妄图让用户再学习一套使用逻辑的读读日报后来的下场就是被放弃了。

这么看来,即刻这位信息过滤战场上的小清新玩家还是颇具竞争力,至少它能主动帮用户追踪他感兴趣的信息,而非被动的接受机器推荐,这大概也是它集聚了不少死忠粉的重要原因吧。

三、粗粒度聚合内容是方向错误,细粒度聚合才是正道?

第三位选手「轻芒阅读」的前身是豌豆荚一览。在价值观上,它和算法流派的今日头条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前者认为技术是有价值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另外的一面,有娱乐需求,也有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好的需求。后者觉得技术无罪,不干涉才是分发信息的原则。

从产品上来看,轻芒阅读是基于App的信息订阅器。和即刻的「不错过你惦记的每一件小事」不同,它看上去更像是上世纪的RSS订阅工具,订阅一堆App的内容更像是在吃大锅饭。

因此业内也有产品经理评价:粗粒度聚合内容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即刻的细粒度聚合才是正确的姿势。

从解决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似乎也能佐证这样的观点。

1、轻芒阅读还是和它的前身一样,拿App的名字和简介来作为订阅对象,同时也没有提供合适的内容筛选机制,在现在这个手机上装满App但大家都不会打开的情况下,这样的体验也让人很没有耐心。看上去都没有解决上半场信息过载的问题。

2、从用户心理的角度来看,原生App的还有一个价值就是时间不同、场景不同,用户的心情也不同,比如你点开「PMCAFF」和「内涵段子」的心情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这两种内容在轻芒阅读会同屏出现,在不同内容的比例调和上体验也不是那么的好。

3、用户使用信息订阅器的需求是为了降低信息过滤的成本,不管是前身一览也好还是现在的轻芒阅读还好都未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据我自己的使用体验来看,一旦订阅的内容比较多,一天下来App右上角的数字就涨到了几百条,反而没什么兴趣和耐心去翻看了。

轻芒的设定是,为对世界感兴趣的人提供高品质的内容和资讯,高不高品质暂且不表,至少希望它不要像当年RSS死掉那样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毕竟人人都在信息过滤失败而感到焦虑,你的竞争对手也不会安安静静只提供点内容吧。

四、不光要紧抓需求,还是得回到用户和产品本身

最近苹果公司在 iOS 9 中增加了新的 News 应用,从10亿美金的公司到千亿美金的公司,互联网资讯聚合的生意家家都在做,看上去根本是一个完全没有机会的赛道。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信息和生活都在剧烈的碎片化,我们的焦虑除了过载还来自于信息过滤失败,我们都遭受着碎片化信息的奴役。资讯市场上不少的选手都在试图解决这样的问题,当然你也看到了,谁都没有解决的更好,不要光说紧抓需求,各位还是得回到用户和产品本身啊。

也许未来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会完全变成被动,数据库里涵盖了每一条信息和用户数据,机器学习掌握了用户所有的需求(甚至包括潜在需求),碎片化信息的海洋里,我们得到的信息都刚刚好,不过载,也不用主动筛选。

当然,这只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当下的资讯市场,仍然遵循着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规则,熬过上半场,加入下半场,在更加聚焦的赛道上,一旦在功能和体验上满足不了用户,用户都会头也不会的离开,未来留给谁的时间都不会太多。

Copyright © 2013-2018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
工信部备案号: 皖B2-20150071-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50071-4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实名认证

copyright@2015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400-893-5552 0551-65371998 QQ:800022936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