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3-5552

既然是赔本的买卖,为何还有那么多的音乐节在坚持?

 
2017-05-03 14:47:45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虽然十多年下来,国内音乐节因缺乏持续盈利能力已经每年刷走一批成员,但从数量上来看仍处于增长状态。既然那么难赚钱,怎么大家还在不断往里走?在文创资讯看来,一方面是因为有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资本对音乐消费市场的看好。

\

1、以音乐节为媒,打造城市或景区名片

据《2016年1-8月音乐节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分析,在去年1-8月间举办的音乐节中,由事业单位举办的音乐节就占到了20%,而由传媒公司和风景区举办的合计也占据了20%。这一类的企事业单位主办的音乐节虽然数量有限,但是较为稳定。

比如大理洱海音乐节、西双版纳乐堡音乐节、潍坊半耳音乐节、成都朋克音乐节、西部大漠音乐节、武汉春浪音乐节等等,几乎成为了每个城市的“指定动作”。

事实上,对于事业单位和风景区来说,音乐节足够“热闹”,能够引来足够人流,带动地区其它附带产业链,提高城市和景区知名度,打造名片。而对于传媒公司来说,音乐节则是为联合商家进行营销推广的手段。

2.资本对音乐消费市场充满幻想

迷笛校长张帆曾说过:凡是和青年文化、街头文化不符合的牌子,我们都拒绝。我不能让音乐节成为品牌的路演。我不靠赞助赚钱,我赔得起,反正音乐学校一年几百万收入,可以往里贴。

但其实,在音乐消费市场里,除了张帆这类“不差钱”的情怀者之外,其它更多是处于对市场还充满幻想和期待。当然,这样的期望也是有事实依据的。据《尼尔森中国音乐360》报告显示:当我们观察中美两国对应经济水平阶层时,发现中国消费者听音乐和相关参与度并不比美国消费者低。市场上的资本都在为中国的文化类消费趋势蠢蠢欲动。

而在这个机遇下,经历了一轮“洗牌”的音乐节行业开始走入垂直细分化和区别化的尝试阶段。统计显示,在2016年激增的音乐节中,电子、动漫、二次元、科技等都成了音乐节的新关键词。而这一系列的创新之举,恰好也验证了,资本从未放弃过音乐节市场,而是在花时间和精力培养它,等待它破茧成蝶的一天。

Copyright © 2013-2018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
工信部备案号: 皖B2-20150071-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50071-4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实名认证

copyright@2015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400-893-5552 0551-65371998 QQ:800022936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