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虑规模扩张之前,首先要正视的是日均销售问题。吕晃表示,过去几年,国内便利店双位数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建立在门店数量和单店产出上,门店数量有明显的增长,但是单店产出跟国际水平比偏低,仅有三四千块钱一天。
“根据我们统计的37个企业的样本,有一家企业能达到黄金的标准,差不多1万元一天,另外有4家企业能达到6000元一天,平均水平是3000-4000元,高低相差一倍。”
单店日均产生低直接导致了便利店盈利能力差,尤其是在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上升的时候,由此带来的经营压力非常大。《报告》显示,2016年,便利店房租成本上升7%,资本持续关注便利店发展,店铺资源加速稀缺,未来租金成本上涨压力仍然存在;人工成本上升6.5%,人员流动性大幅提升,加剧人员成本的上升;水电成本上升0.7%,便利店企业亟待提升管理精益性对抗成本上升。
其实日均销售过低和加盟比例不高的背后是商品运营及供应链跟不上,吕晃表示,“生鲜、半加工产品,国外的标准是占到门店商品的30%-40%甚至一半,而调研的37个样品里面生鲜的半成品占比非常低,如果做好就能够翻一倍,达到日均1万块钱。
另外,自有品牌占比还是非常的低,这个问题就是背后品牌对消费者洞察、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等大量需要提升的能力”。